强信心 看发展 | 静宁烧鸡大饼产业实现“出城入园”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24-06-07 08:41 来源:静宁县融媒体中心

当前,“静宁烧鸡”“静宁大饼”两大产业通过静宁县“出城入园”项目全面完成转型升级,彻底改变“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年产值超过2.3亿元,迈上发展新路。

“静宁烧鸡”“静宁大饼”生产经营已有百年历史,久负盛名。然而,旧有的家庭式作坊生产经营中食材、卫生等问题突出。“以前在家里做,环境卫生确实有很大的问题,消费者在购买时常常表示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担心。”几年前,通过自家作坊加工销售静宁大饼的张能就明显认识到,大饼产业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

为加快“静宁烧鸡”“静宁大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1年,静宁县依托东西部协作项目,投资1.1亿元,在静宁工业园区建成3个大户加工区,2个烧鸡大饼集中区,1个食品集中加工区,盘活静宁县金果博览城闲置的8010平方米铺面资源,为小作坊全域提升夯实了基础。

同时,静宁县发布《静宁烧鸡生产技术规程》《静宁大饼生产技术规程》两项团体标准,注册“静宁烧鸡”“静宁大饼”区域公用品牌集体商标,为小作坊全域提升树立了品牌和标准。

“出城入园”可以解决大饼小作坊生产的种种弊端,但又面临着开支的增加,张能夫妇在反复合议后,决定搬迁入园。“搬进来后,环境好了,卫生干净了,做大饼方便了,人也轻松!”张能高兴地表示。

张能向记者表示,县上出台了很多对“出城入园”作坊型业主的扶持政策,比如进驻商户免除1年租金、财政补贴1万元等等。而且园区内的厂房车间、流程布局等都是统一的,有了更大发展空间。张能也成为园区第一批迁入的大饼作坊主之一。

记者在园区内看到,入住的小作坊统一设置了洗手更衣区、原料区、基本功能区,实现了管理制度、过程控制等5个规范,有效改变了小作坊生产的“脏乱差”状况。

“污水处理就淌到污水集中管道里面了,园区有自建的污水处理站。” 静宁县张宽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巨龙也向记者介绍了园区废水污水的处理流程。

入驻园区的张宽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在烧鸡加工过程中,从原料鸡清洗、腌浸、煮制上色,到成品出锅、真空包装、高温灭菌等整个流程,全是自动化生产线。尤其是废料废水的回收处理,处理达标后集中排放,大大提高了环保程度。“我们在加工区建立了一个食品快速检测室,对烧鸡大饼各家小作坊的产品随即抽检,产品质量有了一定的保障。”静宁县市场监管局食品股负责人胡强东介绍说。

为解决生产生活废水问题,静宁县在该园区投资998.58万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为6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实现了生活污水达标处理。

自烧鸡大饼出城入园工作启动以来,静宁县分类施策、梯次推动全县616户存量小作坊向规范管理迈进。截至目前,出城入园84户,规范提升236户,转型生产企业10户,取缔黑作坊12户。“两个集中加工区的建成,一举终结了咱们豆芽、豆腐、烧鸡、大饼还有卤肉‘家庭式作坊’的加工历史。” 胡强东介绍道。


如今,静宁县烧鸡大饼及肉制品集中加工区已全面建成投运,实现了烧鸡大饼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完成从“散乱污”作坊到县域品牌企业的转变。两大产业的订单量明显增加,生产质量和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据估计,烧鸡大饼年产值分别达1.8亿元、5000万元。

“产业集中集聚,使传统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激励了全县小作坊都愿意到集中区入住,能够留得住发展好,也激发了保障了入住企业能够放心投资、安心生产、舒心经营,进一步激发了入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跟发展活力。”静宁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任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