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红利持续释放,为中欧双向出海带来新机遇
发布日期:2025-01-17 10:39 来源: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
作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中国正面临全球市场竞争,中国农业已全面进入全球经济竞争格局。
当今国际农业品牌的竞争,既是“尖端”的竞争,又是“特色”的竞争,“尖端”主要是依靠科技创新加以支持支撑,“特色”主要是指产品蕴含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此背景下,地理标志产品越来越成为国际农业品牌竞争的重要抓手,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化越来越成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

2025年,正值《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生效四周年。《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谈判于2011年启动,于2020年9月14日正式签署,2021年3月1日起生效。这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双边协定,纳入中欧双方共550个地理标志(各275个),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并分为两批开始生效——第一批中欧双方各100个地理标志,于2021年初生效,生效4年后,再新增保护双方各175个地理标志。


在我国的首批名单中,安吉白茶、普洱茶、武夷岩茶、赣南脐橙、烟台苹果、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干、剑南春酒、茅台酒(贵州茅台酒)、五粮液、安丘大葱、四川泡菜、宁夏大米、柴达木枸杞、南京盐水鸭等知名地方特产纷纷上榜。欧盟方面主要包括葡萄牙的波特酒、法国的波尔多葡萄酒、德国的慕尼黑啤酒、西班牙的蒙切哥乳酪、意大利的帕尔马火腿等产品。
站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四周年之际,回首协定生效以来的成果,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为中欧企业双向出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新机遇。

01
小地标撬动大市场
中欧地标产品双向出海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全国各地都诞生了大量颇具地方农业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在过去,由于缺乏国际认可与保护,这些产品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推广过程中遭遇了诸多障碍。然而,随着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叩开了欧洲市场大门。
首先,协定生效后,我国的地理标志在欧盟市场会受到法律保护,譬如非安吉产的白茶若是在欧洲打着“Anji Bai Cha”或者“Anji White Tea”这种有误导的名字卖,那都是假冒商品,属于被严厉打击的范畴。

其次,协定生效后,我国相关地理标志产品有权使用欧盟官方标志。这也是欧盟首次通过国际条约允许外国地理标志持有人使用其官方标志。加贴欧盟地理标志官方标志,意味着产品声誉获得了欧盟认可,有利于我国相关产品获得海外消费者的认可,提升知名度,促进产业发展,开拓国际市场。这既是让中国产品借了力,能走进欧洲市场,也是对品牌更好的保护。
此外,从节约成本角度来看,通过协定,中欧互认对方的地理标志,相关地理标志产品即可获得欧盟的保护。地理标志持有人不需要自己去欧盟申请,为企业节省了大笔国际旅费、聘请律师等费用以及人工成本,有效降低了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的成本,让企业出海更省钱。
欧盟地理标志
红标,是“受保护的原产地名称”(protected designations of origin, PDO)。要求生产、加工和准备阶段的所有要素和环节都必须在特定区域完成。
蓝标,是“受保护的地理标志”(protecte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PGI)。只要生产、加工和准备任一环节在特定区域发生即可。

中国地理标志
对欧盟方面而言,协定生效后,同样给欧盟企业、民众和产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欧盟国家在农产品的质量与多样性上享有盛誉,许多知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如法国的葡萄酒、意大利的火腿等在全球享有盛名。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实施,为欧盟农产品进入中国这样一个庞大且日益增长的市场打开了一扇大门。欧盟的产品可以凭借协定提供的保护,更好地维护自身品牌的独特性,避免被模仿或侵权,从而增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 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图片来自网络

/ 意大利帕尔马火腿,图片来自网络
02
走出去推动新升级
中国地标产品品牌化迎来新契机
出海1.0时代,是传统贸易和商品代工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出海2.0时代,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成为世界工厂,充分发挥成本和规模优势;出海3.0时代,“品牌”成为国内企业出海的一把利器,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 图片来自网络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后,欧盟新市场更高层次的需求将反向推动我国农产品相关产业链尽快实现转型升级,并助推我国地标产品向品牌化方向加速转变。中欧地标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国地标产品以土特产、初级农产品为主,欧洲地标产品则多是制成品,比如奶酪、葡萄酒、火腿等,附加值更高。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探索,推动地标产品的深加工、三产融合。
此外,我国地标产品品牌出海,除了会形成自身在国外市场的独特形象,也会参与构建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这意味着任何一家出海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形象好坏,不仅影响自身,也影响中国其它出海品牌。因此,这就要求每一家农业出海企业必须做好品牌形象,讲好品牌故事,共同构建中国农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乘国家政策东风,从“地标”到“品牌”,地理标志产品需要不断破圈;从“走向全国”到“扬帆出海”,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势在必行。未来,随着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出海将面对更复杂的局面,没有品质支撑和品牌助力的出海注定无法长远,地标产品的品质管理和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工程。